記者 朱華
  30餘項日常政務之外,還有家政、養老、托幼、物業管理、助殘等60餘項便民利民服務……社區一項項為民服務的小事關乎民生工作的大計。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堅持繼承與創新並舉,探索與實踐同行,精品與特色同建,長沙居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樂意走出家門,融入社區融入城市,為長沙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走出溫馨小家、成就和諧大家”已成廣大市民的共識和行動。
  【在創新中引領和諧社區建設】
  每年為每個社區安排20萬惠民資金
  2014年,長沙出台新政策,以後每年為每個社區安排20萬惠民項目資金,專門用於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著力推進民生服務、打造和諧社區,舉措再次贏得居民拍手叫好。
  近年來,長沙堅持按照民政部關於和諧社區建設的要求和“五優一化”(體制優化、隊伍優秀、經費優先、服務優質、設施優良、管理規範化)的工作思路,把和諧社區建設納入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制定下發了《長沙市創建首批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工作實施方案》。
  市、區兩級把社區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建立動態增長機制,形成了“財政支持、聯點扶建、費隨事轉、社區共建”的投入機制。據悉,長沙市社區年運轉經費,從2005年的15萬元左右,提升到了2013年的60萬元左右。全市還每年追加300萬元資金,支持社區開展精品示範社區創建工作。
  長沙突出社區在區域組織設置中的主陣地地位,大力推行商務樓宇、農民工聚集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的網格化管理,構建“街道—社區—基礎網格”三級網格體系。
  將社區管理服務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整合在網格中,全面推進“天網工程”建設,社區矯正、社區禁毒、刑釋幫教機制健全,社區消防安全、應急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服務不斷加強。長沙連續12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並獲得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最高榮譽“長安杯”。
  【在推進社會化過程中建立新型管理體制】
  群眾的事情群眾說了算
  “我要來為社區投一票!”2012年9月8日,住在外地兒子家的彭雪梅老人接到通知後特地趕來參加開福區荷花池社區居委會第八屆居民委員會選舉大會,這裡採取的無候選人直選方式,是真正意義上的“海選”。在近千名居民的見證下,現場7位自薦人進行了充滿激情的競選演說。
  長沙全面推行了“選聘結合、三位一體”的社區管理新體制,即社區組織架構由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三部分組成,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從駐區單位和居民中選舉產生,其成員不拿工資,實行居民化、義務化;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由招聘產生,承擔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和為居民提供各項服務。長沙還全面建立社區兼職委員制度,目前,全市共有594名社區兼職委員,占比23%。其中,有11名廳級幹部,36名處級幹部和一大批企業及駐區單位代表,大大提升了社區居委會的整體素質、決策能力和社會化水平。
  “這一體制促進了社區居委會的各項職能職責的歸位,確保了社區居委會以主要精力抓好自治,有效避免了社區居委會邊緣化和行政化兩種傾向,同時,有效整合了社區資源,節省了運轉成本。而社會各界在參與社區治理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了社會凝聚力,激發了基層民主活力,實現了社區治理的和諧。”市民政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丁文表示。
  【在統籌規劃中夯實基礎陣地】
  3年完成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擴面提質
  “網格民生大本營”內熱心居民正在調解矛盾;“書香學堂”書聲朗朗;“銀齡老樂坊”不時傳來天籟之音,還有愛心屋、暖心屋、同心屋、聚心屋……學堂坡社區是老城區開放式小區,原有的老場地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的活動需求,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2013年,學堂坡社區新建了一棟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成了居民們愛去的地方之一。
  “按照‘辦公場地最小化,服務場地最大化’的原則完成了改建,現在我們的辦公室只有12平方米,還有1000多平方米都是居民服務用房。”水風井社區主任彭淑媛介紹道。
  近年,長沙按照“新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老城區應不少於500平方米,新城區應保證80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將社區辦公用房、活動場地與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設計,同步建設驗收。通過新建、購買、配套、改造、置換等多種途徑,實現了社區陣地全方位覆蓋。目前,全市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平均面積達652平方米。
  2013年初,長沙實施了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提質改造三年計劃,專門解決個別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全市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擴面提質。今年,市級財政安排了690萬元專項資金,對首批27個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項目給予了獎勵。近年來,長沙先後投入數十億元對全市社區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和標準化建設,提質改造了174個農貿市場和116條社區背街小巷,建成81個社區公園和21條特色景觀街;全市老舊社區實現了道路硬化、庭院綠化、樓棟潔化、牆面凈化、夜間亮化,全民健身場所的全覆蓋。這一惠民工程讓長沙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在培養選拔中優化隊伍結構】
  社區老書記解決了後顧之憂
  “政府幫我解決了問題,我也應該回報社會,幫更多的居民群眾排憂解難!”荷花池社區書記餘柳英經常這樣說。從1992年參加社區工作至今,她榮獲過省勞動模範、省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沒有編製的身份卻一直是她的心結。2009年,長沙啟動“500工程”,明確社區工作多年、年齡偏大的書記、主任且成績突出的,可以解決事業編製,她成為了受益人之一,這也為更多社區基層工作者帶去了動力和信心。
  據悉,長沙一直將社區隊伍建設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核心工作常抓不懈,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社區幹部選聘任用、教育培訓、考核激勵等機制,打造了一支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社區幹部隊伍。目前,全市社區幹部平均年齡為40.6歲,黨員占77.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80.5%。
  建立了從社區幹部中定向考錄公務員制度,從社區書記、主任中選調優秀幹部進入街道班子制度,從工作時間長、經驗豐富但學歷較低、年齡偏大的優秀社區書記、主任中推選解決街道(鄉鎮)事業編製制度。積極推選優秀社區幹部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近三年,已有37名社區書記、主任選拔進入街道鄉鎮班子,95名定向考錄公務員,35名解決事業編製,970多名社區幹部當選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全市社區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也持續加強,“五險一金”全部落實,並建立了每三年一調的動態增長機制。一系列的多元投入政策的出台,為全市和諧社區建設註入了強大的動力,推動了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長足發展。
  (原標題:走出溫馨小家 成就和諧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byj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